目前分類:Entertainment(影音阅读) (24)
- Oct 22 Mon 2007 11:26
Lust, Caution
- Jun 07 Thu 2007 20:17
Don't break my heart
- May 16 Wed 2007 10:34
明朝那些事儿
日渐庸俗的我已经很久没有认真阅读一本新的好的小说了(爱当鸵鸟的我总是看自己看过的小说,比较奇怪,呵呵),尤其是长篇小说。上周末在同事的一再推荐之下,我开始看《明朝那些事儿》。这一看就放不下手,整个周末都泡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还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朗读故事给打游戏的老公听,呵呵
老公是一个很喜欢历史的人,别看他别的所有科目(当然,包括需要考试的历史部分)他都不如我(我属于典型的考试型,考完马上忘光光),但是真正说到历史,我们家当家的还真的是上下五千年都能说出点儿什么来,呵呵(此处属于我乱拍马屁,有肉麻阿谀之词,请大家见谅,呵呵)。平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让老公给我讲历史故事,我从小特别讨厌看三国水浒之类书籍,但是对于三国赵子龙等英俊将士还是喜欢的,呵呵,所以常常缠着老公听三国。这次好了,历史终于给我一个机会给老公讲明史了,呵呵。虽然念得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我还是乐于其中,这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本小说真的写得非常好!
- Mar 28 Wed 2007 12:20
三峽好人
- Mar 21 Wed 2007 14:18
大校的女兒

最近看了幾部電視劇(我墮落的生活啊:P),其中我覺得最棒的是《大校的女兒》。這部電視劇改編自著名的軍旅作家王海鸰的早期同名小説
和王海鸰的代表作《牽手》、《中國式離婚》等劇不同,這部電視劇是軍旅題材的家庭生活片,也是她所有作品中年代跨越最大的一部,從1974年描寫到1998年。和別的電視劇不同,這部電視劇的男女主人公姜士安和韓琳似乎是完全不重合的生活著,只是偶有交集,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軌道上。他們有著深沉的感情,卻沒有任何超出正常範圍的接觸,發之于情,止乎于理,卻讓人不勝唏噓。有人稱這是中國的《廊橋遺夢》,但是我覺得劇中姜士安和韓琳的感情,比《廊橋遺夢》裏的攝影傢與家庭主婦之間的愛情更有分量。後者應該算是偶然邂逅的一次心靈交匯產生的愛情,這樣的愛情確實浪漫,但是誰又知道這樣的愛情如果真正放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又能有多大的能量來抵抗歲月尤其是平淡歲月的磨蝕?而在《大校的女兒》這部電視劇中,姜與韓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他們18嵗就相識,他們在相似的環境中各自生活又相互鼓勵,他們之間並不是只有空乏的心靈之愛,而是有著身同感受的共同歲月
- Feb 10 Sat 2007 11:48
(閲讀筆記)《平凡的世界》(2)
在《平凡的世界》裏面描述了幾對平凡人的平凡愛情故事,或者如潺潺流水或者如驚濤駭浪。在看完這部小説很多次以後,我還在被這些不同的愛情生活和不同的愛情理念感動或者唏噓
在平凡生活中建立的深厚感情:孫少安和賀秀蓮
這是最讓我感動的一對。正如同作者說的,少安和秀蓮的感情是在平常生活中逐漸豐滿和堅固的。最開始的時候,少安選擇秀蓮可能是因爲一種無奈,一種對生活的妥協。因爲他在心中對青梅竹馬的潤葉懷有眷戀,但是現實生活中,他們地位和家庭的差距,讓他沒有勇氣去追求或者說接受自己的幸福。秀蓮恰恰是少安所期待的女人,這種期待並不僅僅是愛情,而是一個生活在最低層的農民面對命運的時候,最安全最有把握的一種期待
- Jan 26 Fri 2007 11:49
post it

喜歡用這樣的post it小便條紙,隨處可寫隨處可貼。寫寫畫畫也算是我的一個樂趣,只不過近年來寫作水平直綫下降為記錄流水賬還不一定能文從字順的程度。沒關係了,反正對我來説,文字就是文字,作文都算不上,更不要說作品了:P
看了王朔編劇的《夢想照進現實》,對於“作品”這個詞越來越犯怵。“你不會是把電視劇儅作品了吧?”這樣一句黑色幽默的臺詞,讓我盡量把自己的所有東西都叫做“成品”,嘿嘿
- Jan 26 Fri 2007 06:50
讀書筆記《平凡的世界》(1)
这是路遙80年代的作品。小説着眼于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代中期,從陝西黃土高原一個普通的小山村開始延伸的平凡農民家庭的生活。因爲時代的限制,小説不可避免有些時代特定的政治色彩。但是從語言到情節,這部得到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很有厚度。“厚度”這個詞説起來有點空洞,具體說就是整部小説都能讓人體會到作者多年來在黃土高原積累下來的生活閲歷和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如何駕馭文字來覆蓋如此長的一段時間的歷史畫卷,深刻的也通俗的表達出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體驗,我覺得是現代很多小説都做不到的。文字的魅力不在于用了多少多愁善感的字眼,而在於駕馭文字的那個人是怎麽平實的寫出讓讀者可以共鳴的作品的。我不否認,我就是那種只寫得出矯情文字的人,嘿嘿
文字篇:
- Jan 17 Wed 2007 09:16
滿城盡帶黃金甲
- Sep 18 Mon 2006 12:04
九一八

周末晚上,電影時間
這部電影只是看圖文資料的時候,我就壓抑不住眼中的淚水,不僅僅是因爲憤怒,但是肯定是因爲憤怒。雖然不能去影院,不能感受電影完結后全場那種深刻的沉默,但是我們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所有的情感,一點都不會少
- Aug 10 Thu 2006 13:31
記憶中的那朵小紅花
- Jul 28 Fri 2006 12:47
[聊聊電視劇]幸福像花兒一樣
在我四月份回國的時候,《幸福像花兒一樣》正在各大地方電視臺熱播,基本上轉幾個頻道又可以看到這部電視劇的某集。雖然是軍旅題材,但是這應該算是一部很純粹的愛情片,只不過把這些愛情片斷發生在80年代的軍隊中,有了些不一樣的風味。在各大電視臺的頻道中跳來跳去看了個大概以後,我覺得還算一部值得買來看的電視劇,於是就買了DVD帶回美國,想和老公一起看。不過老公看了一兩集以後就不願意看了。所以可能這部電視劇比較能夠吸引的是女觀衆吧
電視劇是改編自小説《幸福像花兒一樣燦爛》。如果一部電視劇或者電影有原著劇本或者小説,我一般都會再看一次原作,因爲原作可能會有電視劇表達不到的精彩之処。不過就這部電視劇而言,原作真的不怎麽樣!而且感覺電視劇只是利用了原作裏面的部隊環境,人物名字,和少許人物個性,別的方面,兩者差別很大。而且我一點都不喜歡原作裏面的人物性格和情節描寫,甚至覺得有些敗壞胃口>_
劇中人物:
- Feb 24 Fri 2006 11:24
這一部單車

最近看了幾部電影,《十七嵗的單車》、《孔雀》、《如果愛》等。《十七嵗的單車》是導演王小帥2000年的作品,雖然獲得銀熊獎,卻因爲種種原因被禁播。《孔雀》是攝影師顧長衛轉型做導演以後的第一部作品,也獲得銀熊獎。陳可辛導演的《如果愛》在去年年底也曾風靡一時
在相隔不長的時間,看了三部似乎一點關係都沒有的電影,雖然都是熱門影片,我自有我的偏好。我覺得最好的是《十七嵗的單車》
- Feb 13 Mon 2006 11:41
千里走單騎

我很喜歡張藝謀的攝影風格和他極爲濃烈飽和的色彩,但是從《英雄》開始,我開始不願意看他的電影,雖然每一幅畫面還是那麽維美。張藝謀的電影甚至可以說是靜止的,因爲每一幅畫面都可以呈現給觀衆靜止的,脫離與電影本身情節的美。所以我只看《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劇照就夠了,我想能感動我的也就是這麽多了,那還何必費力的去咀嚼本來就很無味牽強的情節呢?成功轉型為商業片導演的張藝謀讓我卻步很久了
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也曾出現在各大娛樂報紙的頭條,簡單的看過這個故事以後,我有種感覺,這是老謀子擅長的題材。期待看到睽違很久的張式文藝風,元宵節的晚上,我們一起看了這部張藝謀和高倉健聯手推出的新近作品
- Dec 14 Wed 2005 21:26
2046的列車
“人總是在回憶和現實當中掙扎,把握不住心中想要的東西”
“就像那列2046的列車,回不到過去,也到不了將來”
“心中想要的那種感覺那種觸動,似乎就在身邊,卻怎麽也抓不住”
- Nov 11 Fri 2005 16:06
悲涼的文化沉積
看完《血色浪漫》很久了,那些悲涼幽遠的陝北民歌還是時不時回響在耳邊
正是這些直白到毫無掩飾程度的信天遊啊,卻縂有讓人掉淚的感覺,正如同電視中男主角鈡躍民說的那樣:“陕北民歌里有种很悲凉的东西,听起来让人心里酸酸的。”“陕北民歌中的悲凉感是一种人对苦难的无奈,是从心灵中自然流淌出来的”
在聼了很多很多流行歌曲以後,縂覺得似乎是加多了味精的菜肴,雖然鮮甜可口,卻還是缺點什麽……
- Sep 16 Fri 2005 12:53
March of The Penguins
(圖片來自Movies.Yahoo)
周三晚上,我們終于去看了期待已久的March of The Penguins。真的是期待了很久,超過一個月了吧,最開始是實驗室師姐推薦我去看,然後我又推薦給Wendy姐姐,最後大家都看過了,我還在繼續看海報:P
週三晚上有熱帶風暴過境的陣雨,不過老公還是決定帶我去看帝王企鵝日記,這也是我們搬到賓州以後第一次去傢旁邊那傢AMC影院看電影,其實很近的說,開車不超過5分鐘@@
- Apr 19 Tue 2005 14:02
聼,那遙遠的,校園的歌聲
有很多網路流行的歌,雖然不乏下載的資源,而挑剔的我從來不去下載,因爲不喜歡聼歌感覺被隨便破壞
因爲對文字的喜愛,我在聼歌前,喜歡先看看歌詞,於是選了這樣兩首
現在我的media player流淌著乾淨的小女生的聲音,我,似乎也看見
- Jan 09 Sun 2005 00:09
天下無賊
看馮小剛的賀嵗電影已經很多年了吧?從最初的“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到後來的“大腕”,我只能說電影質量的下降確實是一個單調曲綫,直綫下降,沒有回升的意思。記得還是99(98?)年看“不見不散”,我和老公(當時的男朋友)懷揣學生証,跑到成都春熙路電影院看這部賀嵗電影,那句很好笑的臺詞“這麽一座大house,very nice”,到今天都讓我們含俊不已。更不要提“甲方乙方”中把一村人的雞都吃光光的好笑場面。可能是一個人的才氣和創作力總是有限的,我們結婚出國那年正好上映“大腕”,來不及去影院看,我們買了DVD碟片,結果看完以後,我們實在不知道哪個地方比較好笑。實在要說好笑就是美國電影台有一天轉播了英文版的“大腕”,於是一切翻譯為英文對白以後,會讓人覺得有點奇怪,所以才有點好笑。
今年看到馮小剛的“天下無賊”據説票房很高blablabla,於是心癢癢的down下來看,結果……看到我們兩人頭上三條黑綫:這是喜劇片嗎?還是說導演要表達的喜劇内容太黑色,我們懂不了?可以看出導演在運鏡和配色方面也力求美感了,但是這不是賀嵗片要追求的吧?何況如果要看這些,我不知道去看張藝謀那些沒有内容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嗎?
全局唯一幾個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