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Tao of Photography: Seeing Beyond Seeing
Tao這本書算是一本比較攝影理論的書,和我以前看的更關注與攝影技巧的書很不一樣,所以這兩天雖然只閲讀了兩三章,已經覺得很多地方確實值得思考。所以決定一邊看一邊寫寫閲讀筆記,幫助自己理解和消化吧:)
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攝影師Lightchaser推薦的。在介紹書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lightchaser,雖然他不知道我的blog,也看不懂中文,但是我還是很想用我最擅長的語言表達我對他的感謝:)
Lightchaser是一個很熱心很nice的人,雖然我和他攝影水平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但是他很熱心的看我的照片並且給予他的意見。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留言在他flickr,說“I was thinking to visit there (mono lake)in winter, but I finally gave up because I was scared by the cold >_< ”,然後他就很熱情的回復我,給我介紹Mono lake冬天的天氣狀況等等。關於漸層減光鏡的問題,他不厭其煩的問我平時拍照的條件、主題、考慮,然後為我推薦他覺得可能適合我使用的。在多次Flickr短信之後,他爲我推薦了三本書:
1) Tao of Photography - Seeing Beyond Seeing (Phillippe Gross)
2) Basic Techniques of Photography, An Ansel Adams Guide (John Schaefer)
3) Ansel Adams Examples - The Making of 40 Photographs.
現在我通過Amazon買了第一本和第三本,因爲第二本似乎對film的討論很多,我還沒有決定是不是要買
其中Tao這本書我買的是舊書。這還是我第一次買舊書呢。唉,我這個沒有文化的人,只喜歡新東西,所以這次買舊書還下了點兒決心:P 好在這本舊書的quality還算不錯,以前是圖書館的
Tao(道)of photography主要是把莊周的道家思想運用在攝影之中,我目前讀到的部分包括“constricted and unconstricted awareness”,“Freedom from the sense of self”和“receptivity
第一點“constricted and unconstricted awareness”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説,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在拍照的時候,往往就是去那些view points拍,於是大家都千篇一律,這就是constricted。但是有可能你換個角度,換個地點,甚至於多走一步少走一步,都可能是全新的視角。我們攝影確實需要unconstricted,需要換個角度思考。從道家思想來看,普通生活就是constricted的,所以需要跳脫來看,攝影也一樣。這也是Kuan-Tung以前對我說的“從一個充滿美景的地方,帶回一瓶白水的人可能很多很多,雖然這白水也不賴也算是寶貴的。但是,你需要做的,是那個可以帶回一瓶美味紅葡萄酒的人”
第二點:Freedom from the sense of self
這裡面用到的小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莊周夢蝶的故事。就像莊周夢蝶一樣,拍照的時候,我們需要和自己所拍攝的環境相融合,不能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其實只是角度不同,莊周是夢蝶的莊周,蝴蝶是夢莊周的蝴蝶(唉,這個道家左左右右的思路,我已經思考很多年了,至今沒有特別領悟到>_<)。用莊周自己的話說,需要的是“相忘”,忘记天忘记地忘记自己,这样才能和天地相融合。所以运用在摄影中,就是摄影者和被摄者能够相融合,而不是独立的,不相关的,看客一般的作品。当你完全把自身融合在一个环境中以后,这样的作品才能是最有创造性的
这里提出的有一个观点和我以前的拍摄方式非常不同,提出来供自己反思
因为要freedom from the sense of self,因为要相忘,所以作者不主张在处于被摄环境中之前,对自己想要拍摄的作品有太多思考和限制。因为既然还没能见到被摄物就已经设定好摄影内容和方式,这样肯定就做不到相忘于被摄环境中了
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以前确实做得刚好相反!我在每次拍摄前,都是会有一些头脑中的印象,然后在拍摄过程中,会要刻意的去追求自己头脑中的印象,如果这个印象没有能够得以实现,我会很失望。这样做的坏处已经在我去年的九寨沟黄龙一行以及后来的Death Valley暴露无遗。比如Death Valley,我已经想好了要去拍摄Dune的光影效果,结果因为只有一个日出日落,我在sand dune的时候,恰恰没有我想要的light and shadow,我真是一个郁闷啊!但是现在想想看,如果我没有太过于执着的刻意,当时的sand dune说不定也有日出日落时候没有的美景呢。如果我能够完全溶于那个环境,忘记自己那些刻意的追求,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当然,这里说的不刻意,不是说不准备!
也就是说摄影前还是需要把被摄地点的天气光线等等了解清楚。反过来说,了解天了解地了解自己,才更能够相忘更能够融合
哈哈,道家思想就是这样的左左右右啊:P
Kuan-Tung和我提到过,他在黄龙的时候,因为高原反应,不得不在川主寺多等待了一天,结果这一天就等来了黄龙雪景的天作之美。而他也立刻融入天人合一的创作过程,所以才有了那些美丽的照片
如果太过于执作于自己事先设计好的印象,可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有很不知所措的无奈吧
第三點:receptivity
这一點和第二點有異曲同工之処(總的來說,我覺得莊周的思想就是無爲,所以都差不多,嘿嘿嘿)。就像前面解説的,我們需要對被攝環境和被攝對象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儅我們真正面對它的時候,我們需要empty your mind。只有這一刻的完全放空,才有最大的空間來接受被攝物要表達的情緒,或者被攝環境的特殊之処
這一點也可以解釋為openness,對於自己的思想要盡可能的放開,這樣才能真正去表現被攝物的内在,而不是自己事先就完全按照自己想的去進行。不是說這樣不能拍出好照片,而是說你拍的,不一定是當時最好的,因爲你的思想已經被自己事先設置的佔滿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dish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